上海日报

“五一”沪郊采蘑菇火了,旅游新玩法背后是上海重新壮大的蘑菇产业


  • 时间:2024-05-07 13:13:02
  • 浏览:135

“五一”假期,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丁文峰在工厂里忙得不亦乐乎。除了忙生产,丁文峰还要接待各地来参观游玩的客人,据他介绍,联中蘑菇生产基地的参观预约早在节前就已经排满。假期前三天,合作社每天要接待10批左右的游客,每批有100人左右。

大批的客人是奔着金山区廊下镇的“蘑菇小镇”而来。廊下镇以工业化理念发展中蘑菇产业,并形成一系列蘑菇主题旅游线路,打造农文旅产业联合发展模式,实现三产融合。目前,“蘑菇小镇”已经吸引了包括联中、荣美在内近30家食用菌企业落户,实现了98%以上的工厂化种植,年产值达2.35亿元。

事实上,廊下镇一直有着种植蘑菇的农业传统,早在上世纪70年代,当地农民就开始种植双孢蘑菇,也就是上海人餐桌上最爱的白蘑菇(口蘑)。但是随着上海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,近十多年来,不少蘑菇企业搬出,让廊下镇的蘑菇产业一度面临流失风险。

为了守住农业基本盘,重新壮大蘑菇产业,“蘑菇小镇”放出了“三支箭”。第一支箭是种源突破。丁文峰告诉记者,外行人不知,白蘑菇种植虽然在中国极为常见,但国内工厂化种植的双孢菇几乎都采用的是来自美国的“A15”菌种。而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基础,某种意义上来说,菌菇产业也面临着被国外技术垄断的风险。

为了打破种源垄断,联中蘑菇联合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团队反复试验、测验,最终筛选出“K6”菌种,并通过了上海种子管理总站新品种认定。与以往使用的国外进口菌种“A15”相比,自主选育的“K6”更加白净圆整,商品菇率达到了90%以上。

自主开发的种源价格还更加便宜。“进口的种子要21.5元一公斤,而我们自己的品种只要12.5元一公斤。”丁文峰介绍,在品种优势和产量优势下,联中正在云南筹建加工基地,希望能借此机会扩大出口,打开海外蘑菇市场。

联中蘑菇的蘑菇仓。吴丹璐摄

第二支箭是自动化农业。在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控温控湿菇房里,一簇簇鲜嫩的鹿茸菇在塑料瓶内长势喜人。通过自动化传输带,这些鹿茸菇将被运送到车间采摘、包装。据公司董事长郑雪平介绍,这些自动控温控湿菇房内洁净度等级能够达到100,堪比医院手术室里的无菌程度。

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是廊下蘑菇产业的独有优势。郑雪平介绍,当前荣美菌菇厂已经实现了稳定化周年生产,日产鲜菇在40吨左右。除了鹿茸菇,荣美农业还在引种海鲜菇等诸多新品种。“目前,公司正在建设二期项目菌菇培养房。新的培养房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,项目投产后,年产能将达到2万吨,实现效益近2亿元。”

荣美农业的无菌菇房。吴丹璐摄

第三支箭是农文旅联动。廊下镇围绕着郊野公园打造现代农业休闲区,并利用联中、荣美等企业的蘑菇基地,形成蘑菇主题旅游线路,汇聚特色旅游自由。丁文峰介绍,蘑菇采摘和其他蔬果采摘不同,蘑菇采摘没有时令限制,全年开年,所以游客什么时间来都可以。联中蘑菇还与蚂蚁计划合作,成立了蚂蚁蘑菇学院、蚂蚁桃子学院,一方面吸纳周边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培训,另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学农郊野基地。

“三支箭”放出,廊下镇又创新通过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本地农民致富。以“蘑菇小镇”推出的统一原料、统一技术、统一品牌、统一销售“三五牌”增收模式为例,廊下农户通过“财政补贴+自付”形式建设标准菇房,可实现年产值超过500万元。目前,已有8个合作社加入了利益联结体,成功转型工厂化种植,每年最高收益过百万元。

在廊下蘑菇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,政府基层部门为其提供的支持不可忽视。“自合作社成立以来,税务部门的助农服务队伍就定期入户走访,确保我们能及时享受各类优惠政策。” 丁文峰表示,在税务部门的精准帮扶下,合作社实现了年销售额从300万元到1.6亿元的飞跃,累计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费优惠2500余万元。

农产品涉税优惠的落地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。记者了解到,就在“五一”假期的前一天,当地税务部门与联中蘑菇召开了税务问题研讨会,将税收服务主动送上门,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相关问题。另据了解,上海市税务部门聚焦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,打造“鑫田”青年志愿服务品牌,汇编个性化政策答疑手册8类,罗列涉农税收热点问答352条,将“税务语言”转为“纳税人语言”,让农企农户能读懂政策、知晓政策、享受政策。